为教师减负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,但是为教师减负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程,很多老师反映目前现实情况距离文件要求还有一些距离,感受不是很明显。
别带误会看“教师减负”
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声音,一提到给“教师减负”,往往就有人站出来唱反调,说,“老师平时工作再累也有寒暑假,还要减什么负?”也有家长说:“自己平时辅导孩子学习、照顾孩子也很累,老师减负了家长会不会更辛苦?”
有这种想法的人,往往是对教师行业不了解的人,实际上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备课、教学这么简单,还要经常开会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,应付检查,要写很多与教学无关的材料,常常忙得连备课、批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。
疫情之后就更忙了,尤其是班主任老师,除了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,更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动态,几乎每天都要上报学生情况。
一段时间以来,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,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,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。为教师减负,“减”的是这部分与教学无关的事项。
为教师减负,难在哪?
在两会上,为教师减负历来是代表委员十分关心的话题,尤其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代表委员们,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要减少各类评比检查,精简各类评比达标活动流程;要严格控制各类“进校园”活动,要大幅削减部门摊派任务,非教育教学直接相关任务,原则上不得硬性规定教师完成,保障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空间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长期关注教育问题,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让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提案,她建议对于网络打卡、投票评比等各种非教学工作任务进入校园,应加以控制和规范,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加不必要的负担。
代表委员全力呼吁、教育部门也出台了“减负令”,全国各省份基本上都出台了教师的减负清单,这些举措让老师们点赞。但是,在现实中,减负从文件到落实到位还存在差距,原因究竟在哪?
一位教育界业内人士曾发表文章分析“减负”难点,文中说:“给教师减负,有中央文件,有地方减负清单的条分缕析,一一罗列,按理说,落实应该没问题。然而却为什么有时候雷声大,雨点小?原因之一还在于采取的是以文件落实文件,以清单落实清单,以会议落实会议。”
另外,学业规划师了解到,之所以教师减负的效果不明显,还因为为教师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,教师日常承担的很多非教学任务涉及卫生、治安等其他政府部门,为教师减负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各部门共同携手。
该业内人士认为,给教师减负,要痛下决心出重拳,打组合拳,落实属地主体责任,加大追责问责之力度,细化工作举措,付诸具体行动,达成真正的减负效果,这才是关键!
为教师减负,谁是真正的受益者?
为教师减负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,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。
我认识很多这样的老师,他们在工作中任劳任怨,对待学生比自己孩子还有耐心,他们收入清贫,也不求大富大贵,他们的愿望很朴素,就是希望能踏踏实实好好上课,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。我们要保护这些老师的教育初心,为他们减负。
愿每一位老师都能身无杂务轻装上阵,安安心心乘风破浪!